• <table id="u06u2"></table>
  • <table id="u06u2"></table>
  • <xmp id="u06u2"><noscript id="u06u2"></noscript>
  • <table id="u06u2"><noscript id="u06u2"></noscript></table>
    <option id="u06u2"><kbd id="u06u2"></kbd></option>

    【上海面膜代加工】華熙生物:高增長后疲態漸顯

    欄目:日化線化妝品行業新聞 發布時間:2021-05-10 來源: 中妝網 瀏覽量: 369
    華熙生物:高增長后疲態漸顯

     華熙生物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5.96億元,凈利潤4.38億元,扣非后凈利潤3.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96%、5.12%、-9.36%。

      2017-2019年,華熙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18億元、12.63億元、18.86億元,同比增長11.58%、54.41%、49.28%;凈利潤2.22億元、4.24億元、5.86億元,同比增長-17.5%、90.7%、38.16%;扣非后凈利潤2.23億元、4.2億元、5.67億元,同比增長-3.61%、88.34%、35.16%。

      與前兩年相比,華熙生物2020年業績增長明顯放緩。除受疫情影響外,銷售費用激增是另一重要原因。2018年以來,公司銷售費用增速遠遠超過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公司業績增長似乎過于依賴巨額的銷售費用。

      與此同時,華熙生物原料產品市場空間較為有限,醫療終端產品銷售規模也不及同行。與上市前相比,公司功能性護膚品規模大增,業務結構發生較大變化,更多地呈現出消費行業的特征。

      銷售費用劇增

      根據半年報,華熙生物上半年收入增長主要來自于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公司原料業務收入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醫療終端業務收入有所下滑。

      連續兩年高速增長后,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增速突然轉負,華熙生物在半年報中解釋其主要原因為公司加大對終端產品市場的開發以及核心品牌建設,并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過從金額看,銷售費用影響顯然更大。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同比分別增加3.2億元、4019萬元。

      實際上,2018年以來,華熙生物業績增長就十分依賴于銷售費用,2017-2019年,華熙生物銷售費用分別為1.25億元、2.84億元、5.21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為6.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6%、126.14%、83.74%、98.04%,增速遠高于同期營收增速11.58%、54.41%、49.28%、23.96%。與此相應,公司銷售費用率逐漸升高,同期分別為15.34%、22.46%、27.65%、40.43%。

      2017-2019年,華熙生物銷售費用中職工薪酬分別為5145萬元、1.05億元、1.59億元,廣告宣傳費為914萬元、5332萬元、9089萬元,市場開拓費為1021萬元、4348萬元、8228萬元,線上推廣服務費為484萬元、1210萬元、1.04億元。2020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中線上推廣服務費為1.65億元,而上年同期僅為3639萬元,半年報稱“公司線上業務收入同比增加”。

      據招股書,華熙生物激增的銷售費用主要來自于醫療終端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兩大業務。2016-2018年及2019年1-3月,上市公司原料業務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9.27%、9.68%、9.4%、8.75%,醫療終端產品銷售費用率為21.53%、20.68%、30.48%、28.72%,功能性護膚品為18.89%、21.19%、29.94%、40.33%。

      原料產品市場空間有限

      華熙生物主營業務包括原料產品、醫療終端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三大板塊,公司原料產品97%以上的收入來自透明質酸原料產品,包括醫藥級、外用級和食品級三大品類。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18年,全球透明質酸原料銷量達到500噸,其中食品級、化妝品級和醫藥級透明質酸原料的銷量分別達到230噸、250噸、20噸,中國企業銷量占比達73%。

      根據招股書,華熙生物是世界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及銷售企業,2018年透明質酸原料產品產量近180噸,其中食品級、化妝品級和醫藥級透明質酸原料的銷量分別為58.68噸、108.72噸和7.72噸,按照銷量口徑計算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25.51%、43.49%和38.59%,全球市占率接近36%。

      2018年,華熙生物化妝品級、食品級透明質酸原料的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0.24萬元/kg、0.13萬元/kg,醫藥級原料附加值較高,其中注射級、滴眼液級原料的平均銷售價格分別為11.38萬元/kg和1.88萬元/kg。

      若以華熙生物上述銷售價格進行估算,2018年全球食品級、化妝品級透明質酸原料的銷售收入將分別為2.99億元、6億元。

      由于全球醫藥級透明質酸原料中注射級、滴眼液級原料各自占比未知,在此假設醫藥級原料或者全部為注射級原料,或者全部為滴眼液級原料。估算可知,2018年全球醫藥級透明質酸原料的市場空間在3.76億元-22.76億元。

      因此,按照銷售收入口徑估算,全球透明質酸原料市場空間合計為12.75億元-31.75億元。

      可見,華熙生物透明質酸原料業務雖然市占率較高,但市場空間并不大,公司該項業務增長或已經觸及天花板。

      2017-2019年,華熙生物原料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5.08億元、6.51億元、7.6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48%,遠低于醫療終端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收入增速(36.68%、114.97%),或許正是公司原料業務市場空間有限的實際表現。

      醫療終端產品銷售規模落后于同行

      與原料市場相比,透明質酸醫療終端產品市場規模明顯更大,但競爭格局遠不及原料市場樂觀。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目前中國醫藥級透明質酸終端產品主要涵蓋醫療美容、骨科治療和眼科治療三個應用領域。2018年,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大于其他應用領域,達到37億元,而骨科和眼科治療領域的市場規模為15.7億元、16.1億元。并且,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增長速度高于其他領域,2014-2018年的復合增長率為32.3%,而眼科為16.1%,骨科僅為0.6%。

      中國醫療美容透明質酸產品市場中,外資企業市占率遠高于本土企業。2018年,韓國LG、美國Allergan、韓國Humedix、瑞典Q-Med銷售金額占比分別為25.5%、19.4%、13.2%、12.2%;國內企業愛美客(300896)、昊海生科、華熙生物占比分別為8.6%、7.2%、6.6%。僅就國內“玻尿酸三巨頭”比較而言,華熙生物的醫美終端產品市占率也是最低。

      華熙生物的醫療終端產品主要包括皮膚類醫療產品、骨科注射液和其他醫療終端產品。

      2016-2019年,上市公司醫療終端產品收入分別為1.91億元、1.97億元、3.13億元、4.89億元,近兩年增長較快。其中,皮膚類醫療產品收入占比最高,2016-2018年收入為1.7億元、1.69億元、2.45億元,占公司營業總收入的比重在20%左右;骨科注射液和其他產品收入占比相對較低,2018年占比為4.71%、0.64%。

      具體而言,華熙生物皮膚類醫療產品分為注射用修飾透明質酸鈉凝膠、Cytocare透明質酸無源植入物、醫用皮膚保護劑、其他四類。前兩種產品為醫美注射用產品,其中注射用修飾透明質酸鈉凝膠為華熙生物自主研發;Cytocare透明質酸無源植入物為公司并購而來,據招股書,該產品尚未在國內銷售。

      2016-2018年,華熙生物注射用修飾透明質酸鈉凝膠銷售收入分別為1.2億元、9140萬元、1.31億元,三年內幾乎無增長。2017-2018年,Cytocare透明質酸無源植入物的收入為3841萬元、5422萬元。

      2016-2019年,同行業的愛美客銷售收入分別為1.41億元、2.22億元、3.21億元、5.58億元,99%以上收入來自醫美注射類產品;昊海生科同期玻尿酸皮膚填充劑收入為1.89億元、2.55億元、2.66億元、2.04億元。可見,兩家同行的銷售規模均大于華熙生物。

      此外,昊海生科眼科粘彈劑(透明質酸鈉凝膠系列產品)和骨科關節腔粘彈補充劑(玻璃酸鈉注射液)銷售規模也大于華熙生物。2018年,昊海生科上述產品銷售收入為1.06億元、2.11億元,而華熙生物的骨科注射液和其他醫療終端產品收入僅為5932萬元、808萬元。

      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由于上市公司未披露細項,相關產品銷售情況未知,具體情況還有待華熙生物給出進一步的解答。

      從近幾年的經營情況來看,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快速增長,2016-2019年,該業務收入分別為6386萬元、9516萬元、2.9億元、6.34億元,增長較快,2019年該業務收入已經超過了醫療終端產品業務。

      護膚品行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2014-2018年,中國護膚品行業市場規模由883.2億元增長至1427.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8%。但同時,這也是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行業。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國已有170多家企業涉足功能護膚市場,主要占據中低端市場,包括功能護膚創業公司薇諾娜等,而高端市場由薇姿、理膚泉、雅漾為代表的外資品牌主導。根據中國品牌網推出的功能護膚十大品牌排行榜,歐美日韓品牌占據大多數,國產品牌的市場影響力較低。

      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增長較快,但如上所述,該業務的銷售費用率也在大幅躍升,相應地公司2018-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的凈利率分別為33.56%、31%、27.38%,逐年下滑,功能性護膚品的業績增長仍有待觀察。

      “可疑”的大客戶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華熙生物第一大客戶均為KH-01,銷售金額分別為4776萬元、5437萬元、6464萬元。2019年,公司并未列出前五大客戶名稱,但該年第一大客戶銷售額僅為3725萬元,相比之前明顯下降。為何上市前后大客戶銷售額存在如此大的差距?

      據公司介紹,KH-01集團系從事視力保健、眼科藥品及白內障和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有關產品的知名大型外資跨國企業,公司與KH-01下屬的北美、歐洲、中國等地企業均有發生交易。

      需要注意的是,華熙生物與KH-01控股的國內眼科藥品生產企業KH-01-01存在關聯交易。據招股書,公司前董事王廷波任KH-01-01的董事。王廷波于2017年12月29日離任公司董事職務,根據《上市規則》,2016年至2017年KH-01-01為公司的關聯方,2018年視同公司的關聯方,但不再作為2019年的關聯方。

      2016-2018年,華熙生物向關聯方KH-01-01銷售透明質酸原料得到的收入分別為2383萬元、2419萬元、3288萬元,對KH-01銷售額的平均占比接近50%。2019年1-3月,公司未對KH-01-01進行銷售,全年是否對其銷售也不得而知。

      巧合的是,就在KH-01-01不再與公司存在關聯關系之后,華熙生物第一大客戶銷售額就驟然降低。這不禁引人生疑,華熙生物是否存在上市前通過關聯方沖業績的情況?

      另外,華熙生物前后兩份招股書還出現過“雙版本”。根據2019年4月10日發布的招股書(申報稿),華熙生物2018年第四大客戶為KH-02,銷售額為2244萬元;而根據公司2019年10月30日的招股書,公司2018年第四大客戶為淄博高迅商貿有限公司(下稱“淄博高迅”),銷售額相同,為2244萬元,這是否意味著KH-02就是淄博高迅?

      根據招股書,2019年1-3月,淄博高迅成為華熙生物的第四大客戶,銷售額為952萬元。巧合的是,同期公司第三大客戶淄博迅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淄博迅通”)與淄博高迅的注冊地址恰好在同一棟樓的同一樓層。

      根據天眼查,淄博迅通成立于2018年9月,卻在次年年初即成為華熙生物第三大客戶,其注冊地址為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人民東路33號9號樓2樓221室,而淄博高迅曾在2020年4月29日變更過注冊地址,變更前地址為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人民東路33號9號樓2樓207室。雖然從實控人來看兩家公司似乎并無關聯,但二者曾同時在同一棟樓的同一樓層辦公,又同時是華熙生物的大客戶,公司名稱又如此相似,難免讓人聯想到二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

      資本盛宴

      2008年10月,開曼華熙(華熙生物港交所上市主體)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證券代碼為0963.HK。上市期間,開曼華熙股價最高為27.605港元(前復權)。

      為了謀求更好的估值,2017年11月,開曼華熙在港交所退市,注銷價僅為16.30港元,實施私有化共計使用資金31.29億港元。

      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A股上市以來,華熙生物股價最高達到173.98元,市值最高為811.15億元。截至12月16日,公司收盤價146.66元,收盤市值也有704億元。以2019年凈利潤計,華熙生物當前靜態PE已經達到120.21倍,A股對華熙生物的高估值顯然給了華熙生物原股東一個套現的機會。

      11月6日,公司首發原股東天津玉熙、天津潤美、天津華繡、天津熙美、天津潤熙、贏瑞物源、Luminescence限售股份解禁。

      就在限售股解禁后不久,公司持股6.89%的股東贏瑞物源即拋出減持計劃。12月2日,公司發布公告,贏瑞物源計劃減持所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864萬股,占總股本比例合計不超過1.8%,其中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比例不超過1%,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比例不超過1.8%。

      招股書顯示,贏瑞物源及其他股東均是在IPO之前突擊入股成為華熙生物股東。

      2018年6月-2019年3月,外部投資人贏瑞物源、天津玉熙,公司實控人控制的其他企業員工持股平臺如天津潤美等,以及公司實控人之子全資持有的百信利達通過增資方式成為公司股東;此外,公司彼時股東香港勤信和華熙昕宇還將其持有的公司股權轉讓給Luminescence等23名受讓方。

      需要提醒的是,除華熙昕宇、國壽成達、贏瑞物源以外,其他股東對公司持股均在5%以下,公司不會針對其減持行為發布公告。

      另外,華熙生物上市前(2018年)突擊分紅10.08億元,公司未分配利潤從2017年年末的9.57億元驟然降至2018年年末的3.33億元;與此同時公司IPO又募集22.49億元,公司上市“圈錢”的意圖似乎過于明顯。

      對于文中所述問題,《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已向華熙生物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未得到公司回復。


  • <table id="u06u2"></table>
  • <table id="u06u2"></table>
  • <xmp id="u06u2"><noscript id="u06u2"></noscript>
  • <table id="u06u2"><noscript id="u06u2"></noscript></table>
    <option id="u06u2"><kbd id="u06u2"></kbd></option>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