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蓬勃發展,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日漸突出,其中尤以電商物流行業產生的快遞包裝廢品問題最引人關注。根據今年8月公布的《2019中國快遞綠色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快遞業務量連年攀升,包裝使用絕對量持續攀升,資源消耗和污染問題越發不能忽視,生態環保壓力日益增大。
據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和其他非政府機構報告稱,2018年電商和快遞行業所用的包裝材料已達940萬噸,若按照目前的增速來看,如不采取措施,到2025年將達到4130萬噸。
另外,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1月11日至16日,“雙十一”活動期間共發送快遞包裹達18.8億件,比2017年同期增長了26%。盡管目前沒有官方統計數據,但是據綠色和平組織數據顯示,去年“雙十一”活動期間電商快遞行業共累計產生了大約25萬噸廢棄品。
綠色和平組織塑料項目某工作人員表示:“一些電商巨頭甚至連表面措施都未采取,他們在等著政府出臺相關監管措施。”
《2019中國快遞綠色發展現狀與趨勢報告》也指出,受制于成本和效率,企業更多注重眼前利益,對綠色發展積極性不高。消費者在收到快遞后,往往會把包裝物隨手丟棄或在拆解過程中破壞包裝箱,使其失去利用價值,只能用作一次性包裝,造成包裝循環利用率低和資源浪費現象。
不過,自今年以來,各行業在推進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循環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中新網報道,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電子運單使用率已達96%,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已達45%,循環中轉袋使用率已達44%,45毫米“瘦身膠帶”得到全面推廣。
如今,政府、電商和物流行業也在繼續推進綠色環保發展。上個月,中國市場監管機構公布了新的包裝標準暫行條例,要求快遞公司使用經批準的可重復利用的包裝材料。
此外,今年中國還在上海等試點城市推行了“垃圾分類”、“零廢棄”等政策,進一步加強了公眾對環保和綠色的參與。
據中新網報道,中國快遞公司順豐正在推廣應用緊固包裝,預計將累計節省用紙約115噸,節省編織袋材料80噸,減少氣泡膜使用量約500噸。中國電商巨頭京東也正在開展“清流行動”,通過投放使用可循環快遞盒、無人機、可降解塑料袋等,提升綠色化水平。
蘇伊士亞洲投資公司可循環部門總經理 Antoine Grange表示:“中國的確在努力推進可循環利用,但目前可循環利用率還僅有25%。對于中國而言,最大的難點是可追溯性較差,垃圾分類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